導航:凯发国际app > 英國資訊 > 英國對中小企業有什麼政策

英國對中小企業有什麼政策-凯发国际app

發布時間:2023-08-22 13:16:18

㈠ 英國對外貿易政策

英國發布「脫歐」後新關稅制度:

英國政府宣布,「脫歐」過渡期今年年底結束後,英國將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英國全球關稅」這一新關稅制度,取代原來一直實施的歐盟對外關稅制度。

實施新關稅制度旨在簡化一些英國官員所稱的過於復雜的手續和步驟,並幫助英國與美國、歐盟及其他國家更加順利地進行貿易協定的談判。但這同時意味著,如果英國和歐盟不能在今年年底前達成自由貿易協議,英國從歐盟進口的一些食品、汽車和化學品的價格將大幅上漲。

根據新的稅收制度,從明年年初開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其他現行最惠國待遇政策,英國60%的進口商品在新稅收制度下享受免關稅待遇,而目前免關稅待遇的進口商品只有47%。對於沒有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的國家,將取消所有稅率低於2%的關稅。

同時,為了保護農業、汽車業和漁業等免受競爭威脅,英國對這些產業的進口產品仍將保留關稅,包括牛羊肉、家禽等農產品和絕大多數陶瓷產品。此外,對汽車關稅維持在10%不變。

為了實現政府對於環境保護的承諾,英國還將取消支持提高能源效率的進口產品的關稅,如led節能燈等。另外,政府准備對用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個人防護用品等醫療物資給予「臨時零關稅」政策。

英國脫歐准備:

據美聯社報道,在歡迎新關稅制度的同時,英國商業團體對與歐盟的貿易談判進展感到擔憂。目前歐盟佔英國貿易總額的一半左右,因此歐盟對英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英國商會表示,英國與歐盟在年底前能否達成貿易協議,對於是否能夠「避免英歐企業成本大幅上升」至關重要。目前有分析認為,新關稅制度的出台被視為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不打算延長「脫歐」過渡期的跡象。

英國19日還公布了與歐盟未來關系的建議,其中包括一份291頁的自由貿易協議草案。雙方力爭在今年年底前達成協議,但在漁業等關鍵問題上,雙方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目前,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採取的封鎖措施已導致英國經濟衰退,英國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4月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環比跳漲69.1%至210萬人,為1996年以來最高水平。專家認為,英國正面臨數十年來最為嚴峻的失業形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英國發布「脫歐」後新關稅制度

㈡ 英國企業陷入脫歐「後遺症」,政府提供了哪些解決辦法

據英國《衛報》23日報道,自1月1日脫歐以來,英國外貿企業不得不面臨額外的稅費負擔與批准許可,為此,英國國際貿易部門官員私下向英國出口企業建議,可以通過在歐盟境內注冊新公司的方式來規避邊境問題和相應的增值稅。

據報道,已經有兩家英國企業決定在歐盟注冊新公司,但仍有許多中小企業還未做出決定。一家面向歐盟消費者的英國銷售公司負責人表示,這是迫不得已的決定,而且這還意味著要裁掉一部分英國職工,並在歐盟國家重新僱傭員工。不過,他也表示,這確實能避免因跨境造成的時間延誤,並降低運輸成本。截至目前,英國國際貿易部門尚未對此置評。

貨運公司和物流公司真正擔心的是,未來幾個月情況會變得更糟。受影響行業的多位消息人士告訴記者,英國消費者目前還不會感到太大的中斷,因為1月份港口通常比較安靜,英國也儲備了貨物,為可能的無協議脫歐做准備。但隨著未來幾個月貿易量的增加,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使邊境系統面臨額外的壓力。

㈢ 新冠疫情重創英國經濟,英政府為此推出了什麼應對措施

英國政府採取了縮減對外援助,加強內部投資的措施。據英國政府預測,英國經濟將在2020年萎縮11%,這應該是英國百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所以在這個背景之下,英國財政部決定縮減對外援助的規模。盡管這項計劃推出之後,遭到了內部部分人士的強烈反對,但英國並沒有改變其縮減規模的計劃。財政部長表示,未來英國對外援助的規模,將降低到0.5%以下,而過去是在0.7%以上,但該財政部長也表示,如果經濟按照預期恢復,英國的對外援助將再度上升到0.7%。

而且至今為止,英國的疫情並沒有好轉,社會也在持續封鎖當中,下半年的經濟並不能樂觀,有專業人士表示,如果疫苗順利生產,明年英國的經濟可能得到恢復和增長。

㈣ 英國的稅收政策

一、英國稅制特點

(一)直接稅為主,間接稅為輔

英國稅制由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資本利得稅、石油稅、資本轉移稅、印花稅、土地開發稅,以及增值稅、關稅、消費稅等組成。所得稅在其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佔全部稅收收入的60%以上。1991年包括所得稅在內的直接稅收入佔全部稅收總額的67.3%。

間接稅在英國稅制中處於輔助地位,其在全部稅收收入中所佔比重較低。1991年,英國間接稅收入占當年全部稅收總額的32.7%,低於直接稅所佔的比重。

(二)稅收收入和許可權高度集中

英國是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稅收收入和許可權高度集中於中央。英國稅收分為國稅和地方稅。國稅由中央政府掌握,佔全國稅收收入的90%左右,是中央財政最主要的來源。地方稅由地方政府負責,佔全國稅收收入的10%左右,是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但不是主要來源。構成地方財政主要財源的是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補助。

與稅收收入劃分相適應,英國的稅收許可權也高度集中於中央。全國的稅收立法權由中央掌握,地方只對屬於本級政府的地方稅才享有徵收權及適當的稅率調整權和減免權等。但這些許可權也受到中央的限制,如80年代英國頒布的地方稅收額封頂法就是顯著一例。

 二、英國稅制結構

英國的稅制由直接稅和間接稅構成。

1.直接稅。主要有所得稅、資本利得稅及公司稅。個人、合夥企業及信託要繳納所得稅,並就其資產處置所獲資本利得繳納資本利得稅。公司就其利潤及資本利得繳納公司稅。此外,英國還開征遺產稅及贈與稅。

2.間接稅。主要包括增值稅、關稅、消費稅、印花稅。

 三、英國稅法的表現形式

英國並無獨立的稅收法典。當涉及某一領域的法規數量太多時,都會匯編統一的法案。另外,還有如下主要的稅收法律:

xxxx年的印花稅法

xxxx年的稅收管理法

xxxx年的石油稅法

xxxx年的增值稅法

xxxx年的遺產稅法

xxxx年的公司所得稅法

xxxx年的資本折扣法

除上述法律外,法庭判決(即案例法)也起著補充性作用,不過,它只是解釋性而不是立法性的,而且法庭判決是以更高級法庭以往的判例作為依據。

對那些稅法不夠清楚或存在疑問的.地方,在實踐中形成的特別解釋或說明可用來提供指導,雖然它沒有法律效力,但一般都能得到採用,除非立法機關的判決導致權力的濫用。

 四、英國稅務管理

負責稅務管理的是國內收入局和關稅與消費稅署。後者主要負責增值稅、關稅與消費稅的征管,其餘稅種則由前者負責。

1.納稅申報。公司稅按每個財政年度(由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規定的稅率申報納稅。對個人而言,其所得稅及資本利得稅則按納稅年度(4月6日至次年4月5日)申報。

稅款的徵收一般以納稅人填寫的納稅申報表為依據。公司應在申報表之外附加其年度會計報表,如果公司在正常的稅款支付期之前未能及時提供足夠的信息以便稅務官員估定稅款(財務結算期結束的9個月之內),那麼稅務當局可對其處以罰息。

個人應在其納稅申報表中詳細填報其所得、利得及其申請的費用、津貼、折扣等。獨立個人勞務者也必須在申報其應稅的經營或職業所得時附送經營報表。雇員如元別的投資收入,可由其僱主代扣稅款(對於此類納稅人,稅務機關一般隔幾年才會要求其填報納稅申報表)。納稅人一般須在收到報表30日之內填報。

2.徵收方式。英國對公司及個人分別規定不同的規則,適用直接徵收制或預扣制。

3.凯发国际app的支付方式。公司一般在會計年度結束後9個月內支付其稅款。

對個人,如果稅款的預扣制不能實施,稅務機關則會採取直接徵收制-雇員分季按估計收入預繳,待實際數字計算出來後再進行調整。

個人應就其經營所得、職業收入等在每年1月1日及7月1日分兩次繳付稅款。非職業性所得則以當年收入為基礎在1月1日支付。資本利得及其他適用較高稅率的所得(如利息)則在下一年度的12月1日前支付。

㈤ 英國在19世紀採取了什麼經濟政策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在資本家的要求下取消了保護性關稅政策,實施自由放任經濟政策,成為了資本主義強國。
19世紀中葉是英國經濟貿易政策的重大轉折點,使其放棄了原有的關稅保護政策向自由貿易政策的轉變,即取消工業保護制度,允許工商業自由發展,實行低關稅和無關稅自由貿易政策。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高歌猛進,原有維護土地貴族利益的關稅貿易保護政策已經不能再滿足新興工商業資產階級的要求,他們進一步要求打開國內外市場和降低關稅,來實現他們商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這卻威脅到土地貴族的利益,因為在實行保護關稅,只有利於土地貴族。而對新興的工業資本家來說則是極其有害的。
可見,代表土地貴族利益的保護關稅制度已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自由貿易的形成也是這兩大政治集團之間斗爭結果的縮影。最終,自由貿易政策在英國確立,為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之起飛提供了必要條件,並開啟英國的維多利亞黃金時代。
拓展資料:
英國自由貿易政策的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經濟結構在19世紀上半葉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曾在19世紀就被譽為是世界工廠。從18世紀後半葉首先在英國爆發的工業革命,「使得英國完成了從封建小手工生產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從此邁入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門檻。」並且其中一些生產部門憑借著技術的優勢脫穎而出,使其生產效率也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在國際方面,英國贏得了幾場對外戰爭的勝利,尤其是擊敗了歐洲霸主拿破崙帝國,使得在海外殖民地的競爭上排除了這一強大勁敵,更加促使英國肆無忌憚地進行海外擴張和貿易經濟掠奪。「在英帝國主義殖民達到頂峰時期,她所擁有的殖民地領土面積達到了約佔全球面積的四分之一,並且這些殖民地散布在五大洲上。」
憑借著這些廣闊的殖民地,英國可以獲得源源不斷輸送的廉價原料,更為英國提供了一個廣大殖民地市場。儼然英國當時已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但是,在1825年的資本主義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經融危機把英國的經濟弊端和矛盾暴露的一覽無余。英國雖然通過工業革命進入大機器工廠生產時代,工業品的數量也比以前逐年倍增,但是最關鍵的市場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擴大。

㈥ 英國的稅收制服如何體現公平

一、稅制概況
英國作為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高度集權的政體決定了稅收管理體制的高度集中。英國稅收的立法是由財政部向議會提出財政法案,經議會討論通過後,還需經過王室同意後才生效。中央政府課征了幾乎所有的稅種,只有財產稅由地方政府課征。
英國中央政府課征的稅收包括以下三類:(1)對所得的課稅,包括個人所得稅、公司稅和石油收益稅、國民保險稅;(2)對商品和勞務的課稅,主要包括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等;(3)對資本的課稅,包括資本收益稅和資本轉移稅等。從目前的情況而言,中央政府最重要的稅收依次為:所得稅、國民保險稅、增值稅、公司稅和石油稅。英國稅收分為國稅和地方稅。國稅由中央政府掌握,佔全國稅收收入的 90% 左右,是中央財政最主要的來源。地方稅由地方政府負責,佔全國稅收收入的 10% 左右,是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但不是主要來源,地方財政的主要財源是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補助。
英國的稅制特點:1、直接稅為主,間接稅為輔:英國稅制由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資本利得稅、石油稅、資本轉移稅、印花稅、土地開發稅,以及增值稅、關稅、消費稅等組成。所得稅在其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佔全部稅收收入的60%以上。間接稅在英國稅制中處於輔助地位,其在全部稅收收入中所佔比重較低。2、稅收收入和許可權高度集中:英國稅收分為國稅和地方稅。國稅由中央政府掌握,佔全國稅收收入的90%左右,是中央財政最主要的來源。地方稅由地方政府負責,佔全國稅收收入的10%左右,是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但不是主要來源。
英國沒有獨立的稅收法典。英國稅法主要來源於成文法、歐盟法律、判例法和稅務機關聲明。
二、主要稅種
(一)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按稅收調整後的利潤,向永久性公司或子公司徵收的稅項。英國的企業所得稅每年會略有調整,企業所得稅稅率目前為:年利潤在30萬英鎊以下,稅率為20%;年利潤在30萬英鎊以上,稅率為26%,其中年利潤在30.01 -150萬英鎊之問的企業可享受一定程度的稅收抵扣。201 0年5月英國新政府上台後擬逐步下調企業所得稅,2012年,企業所得稅的主稅率下調至24%。
(二)增值稅
增值稅是在開展和推動業務過程中,向貨物和服務供應的價值徵收的稅項。稅率分為三種:標准稅率20%(大多數貨物和服務)、減讓稅率5%(家庭、慈善機構等燃料和電力)以及零稅率(食品、書籍、葯品、兒童服裝等)。
(三)個人所得稅
英國規定年滿18歲以上的公民個人收入,均需交納個人所得稅。按年薪計算,2011-2012財政年度(每年略有調整)個人免稅額為7475英鎊;37400英鎊以下稅率為20%;37400英鎊以上稅率為40%;150000英鎊以上稅率為50%。
(四)國民保險
英國的社會保險稱為國民保險,按收入的固定比例繳納。應繳數額由個人收入水平和僱主是否參與二類養老保險決定,通常情況下由員工和僱主共同繳納。
(五)關稅
整個歐盟採用一種相同的關稅制度。進口貨物到歐盟時徵收關稅,但在歐盟之間跨境轉運則無須繳納關稅。
(六)印花稅
印花稅是公司進行收購活動的一項重要稅收。如果一家公司的股份被收購,則按收購價徵收0.5%的印花稅。如果是直接收購企業或資產,對超過50萬英鎊在英國房地產的收購,則徵收可能高達4%的印花稅。因此,以通過收購公司股份來達到擁有企業的目的,比直接收購企業和資產更有利。
三、中國企業在英國投資應注意的稅務問題和稅收優惠
(一)中國企業在英國投資應注意的稅務問題
1979年,兩國簽署《中英經濟合作協議》。
1984年,兩國簽署《中英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協議》。
1996年,兩國簽署《中英關於修訂對所得及財產收益相互避免徵稅和防止漏稅的協定的}義定書》。2011年6月27日,中英兩國政府簽署了新的關於對所得和財產收益相互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
(二)稅收優惠
1、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
(1)凡屬同一外國跨國公司(持股50%以上)的幾家企業和分支機構,納稅前可將它們盈虧相抵後納稅;
(2)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原則上不享受較低的公司稅率。但中國公司在英國的分支機構,根據中英之間簽署的避免雙重征稅協議中非歧視條款(在判斷中國公司的利潤是否低於納稅起征點時,可將其在全球的利潤都考慮進來),英國稅務局會允許企業享受低稅率。
(3)根據2004年4月1日生效的「資本微化規則」,中國母公司或外國集團公司直接借款給英國子公司,借貸期限超過一年,則利息部分須交納英國所得稅,全額稅率為20%。根據中英之間的避免雙重征稅協議,稅率可減至10%,但需英國子公司提前提出申請,並得到英國稅務局批准。
(4)收購一家公司的股份,將按收購價徵收0.5%的印花稅。如果直接收購企業和資產,對超過50萬英鎊在英國房地產的收購,將徵收可能高達4%的印花稅。因此,以收購公司股份達到擁有企業的目的,比直接收購企業及資產更有利。
(5)公司稅可按季度分期支付,但不適用於享受低稅率的公司。
(6)中國在英國的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紅利和利潤時,英國不徵收任何其他稅款。
(7)英國沒有外匯管制,中國公司可以自由將資金轉入或移出英國。
2、抵扣稅優惠政策
所有英國公司可以有條件地享受研究開發稅收優惠。中小公司其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支出部分,可享受的稅收減免額高達150%;新創辦的公司可以放棄稅收優惠,以便即刻得到24%符合條件研發費用的現金退款;大公司的研發費用稅收優惠將以無須支付的大額扣除實現,其額度相當於開支的125%。
允許外國集團所屬任何英國公司之間申報損失,目的是獲得集團或聯合企業減稅待遇。同時將第二次向集團所屬駐英分支機構實行減稅政策。
採取「集團優惠」凡隸屬同一關系企業的兩家公司,課稅前可將兩者盈虧相抵以減輕賦稅。「集團優惠」措施適用於集團持股在75%以上,且設立於英國境內的公司,即使該集團公司僅為外資在英的子公司亦享受此優惠。
3、研發稅收減免措施
所有在英企業當研發投入超過1萬英鎊時,均可享受以下稅收減免:(1)對於中小企業,即按歐盟的定義,雇員少於250人,年收入不超過5000萬歐元或資產少於4300萬歐元的企業,其應繳稅額可在稅前收入中按研發投入的150%扣除;(2)對於大企業,即超過以上標準的企業,其應繳稅額可在稅前收入中按研發投入的125%扣除。
4、自由關稅區的稅收優惠
自由區被定義為在英國境內但處於歐盟關稅區外的區域。貨物從自由區內進入歐盟市場前或在自由區內被消費前,可不交納關稅、進口增值稅。大多數貨物可在自由區內無限期存放。自由區的好處是簡化海關手續、縮短貨主的現金周轉、增強貨物存儲的安全性、為貨主出口前提供更大靈活性。企業可向英國稅收海關總署申請建立自由區。自由區的貨物可以進行有形控制,如使用圍牆等實物障礙,但更常見的貨物管理方式是以審計為基礎的商業紀錄檢查,類似於海關倉庫的管理。
英國目前的自由區主要分布在:英格蘭的利物浦、施爾尼斯港、蒂爾布利港、南安普敦;蘇格蘭的普雷斯特維克機場;馬恩島。

㈦ 歷史:英美兩國對傳統市場經濟模式各有什麼創新

兩國對傳統經濟模式的創新。
20世紀美國經濟發展模式
體制、政策與實踐
【文】南京大學商學院劉厚俊

美國經濟在20世紀全球經濟的表現中是最為突出的。無論是從實現現代化的時間,還是從現代化內涵的廣度和深度上看,美國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與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美國實現現代化的過程有其獨自的特點。它是由美國特定的歷史發展背景、美國經濟自身結構特性以及社會人文環境等諸多因素所決定的。

一、市場體系與企業制度

美國經濟的發展是與其成熟的市場經濟模式分不開的。美國的市場經濟模式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1)實行自由企業制度;(2)遵循平等競爭原則;(3)大中小企業並行發展;(4)產業結構優化,地區分工合理;(5)國際化的市場經濟;(6)政府幹預程度相對較低;(7)有關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較為健全。

關於美國的市場經濟模式,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闡述:一是分散決策的市場經濟;二是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與管理。這兩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為美國市場經濟模式中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美國的市場體系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相當完善。它既包括一般商品市場,如生產資料市場和消費品市場,也包括各種特殊的商品市場,如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等。其中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和金融市場是美國市場體系中的三大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度現代化、知識化,信息市場突飛猛進,成為美國市場經濟中的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

健全的市場體系為美國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反過來,美國的自由企業制度則是美國市場經濟體系運行的必要前提條件。美國實行的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由企業制度。與西方其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其經濟自由的特點尤為突出,自由企業制度成為美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和核心。它的形成既與其特殊的社會政治文化傳統密切相關,同時,由於美國幅員廣闊,早期的自然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經濟自由。美國所謂的經濟自由,實際上就是經濟資源私有,企業自由生產,消費者自由選擇購買。每個經濟行為主體的利己之心,構成了市場經濟活動的基本動力,每個行為主體的決策是高度分散的,它們依靠市場價格信號進行協調。美國的自由企業制度從兩個方面保證了市場的競爭性:一是從所有制方面,二是從企業的市場結構方面。

美國的市場體系與企業制度互為因果,相互適應,相互統一。成熟的市場體系是市場經濟各運行主體的聯結紐帶,是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保證。市場引導企業,為企業提供了有效的經濟信息和決策依據,提供了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自由企業制度是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是美國市場經濟的靈魂。

二、市場競爭與科技創新

美國的市場經濟體系為企業競爭提供了制度環境。市場競爭推動技術進步。技術不斷創新已成為企業賴以生存並謀求發展的最根本的出路。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世紀之末總結美國市場競爭機制的時候,可以發現他既有資本主義市場競爭的共性,也有美國市場競爭的個性。共性表現在它具備市場競爭的三大基本內容,即爭奪內部資源、合理配置資源和跨國競爭。就市場競爭的個性而言,美國市場競爭的突出特點就是政府的干預程度很低,市場競爭的自由化程度較高。

市場競爭有兩面性,一方面是殘酷的和具有破壞性的;另一方面則是通過適者生存和優勝劣汰而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和社會進步。在美國,只要肯奮斗,就有發展的機遇。

當美國完成工業革命的時候,它的科學技術並沒有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是落後於歐洲國家。美國的科技是在戰後才發展起來並迅速超過歐洲的。促進美國科技飛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的大力扶持。1993年11月,美國在歷史上首次在白宮內設立國家科技委員會,該委員會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並駕劑驅,由總統親自領導,政府主要人員參加,定期討論美國科技發展的戰略和涉及的重大問題,並由政府制定計劃,組織攻關。

美國大多數科技進步和發展,是依靠政府部門的有組織的研究和開發所創造的。在r&d的全部支出中,政府直接使用的約佔1/4。其餘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撥給企業、學校和其他非盈利機構使用。其中學校和非盈利機構r&d的大部分來自政府。從美國大學生所獲的學位上,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導向。例如,美國和日本授予科學和工程學位人數所佔的比例大體相近,但日本85%的學位屬於工程系列,15%屬於科學系列。而美國工程系列只佔40%,,科學系列卻佔60%。以上對比說明,美國政府在基礎研究上擔負著主要的責任,,而應用特別是開發則主要依靠企業受市場力量的推動來進行。

在高科技發展的過程中,美國也形成了世界上最多的、水平最高的科技人員隊伍。歸根結底,高科技發展要靠人。人是科技知識的創造者、發明者,也是科技知識的載體。1985年美國從事r&d的科技人員超過日、德、法三國總和,到90年代又超過日、德、法國、英四國的總和。在諾貝爾獲獎者中,美國人是最多的。

通過激烈的國際競爭,戰後以來,美國在以計算機為代表的微電子技術、新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間工程等各個領域,均保持著世界依靠的地位。高科技的發展是美國經濟最有力的支撐點,也是下一個世紀國際競爭的最有利的因素。

三、對外擴張與經濟增長

美國經濟現代化的過程,同時又是對外擴張的過程。二戰結束以後,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70年代是美國對外投資快速增長時期。1970-1980年間共增長308.4%,平均每年遞增率達11.9%。80年代,受世界經濟不景氣因至少 美元匯率下跌使對外投資成本提高這兩大不利因素的影響,美國對外資本增長速度有所下降。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越來越密切,市場越來越開放,美國的海外經濟擴張也出現了新的發展態勢,繼續保持著全球最大資本輸出國的地位。例如,1997年美國各種形式的資本輸出為4780億美元。占當年gdp的6.6%。

美國的對外證券投資同樣擴張很快。1970年美國對外股票和債券的投資為210億美元,1980年達到621億美元,1990年猛升到3423億美元,到1997年則更增至14463億美元。美國債券投資對外擴張急劇擴大的主要原因是80年代後主要發達國家實行了有效的控制通脹的措施,使實際債券利息有所上升。同時,全世界金融業蓬勃發展,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場的行情日益上漲,增加了國際上對金融資產的吸引力。同時,由於美元匯率下降,美國投資者為減少風險,改持有美元單一貨幣而轉為對外證券投資。加上現代通訊技術和電腦網路的發展提高了金融國際化的程度,使從事國際證券投資在手段上非常方便,這些都促使美國私人抓住機會,不失時機地對外擴張。

70年代以後,美國跨國公司發展很快。跨國公司已成為當代資本輸出的最主要手段。到世紀之末,跨國公司已成為美國對外擴張的主要工具。美國跨國公司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對外擴張除了表現為資本擴張以外,還表現為商品市場的擴張。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貿易國,進出口量長期都位於世界第一。如戰後初期的1948年,美國商品出口額佔世界出口額的21.8%,在1998年,該比率為12.7%。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經濟擴張必然要求政治上的擴張。20世紀美國政治上的對外擴張經歷了一個過程。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都以「中立國」的姿態出現。實行這種政策不僅可以減少參戰的代價,而且還可以通過對交戰雙方國家銷售武器的途徑,迅速積累、壯大本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二戰中,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參戰,同英國和蘇聯一起,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政治力量的三巨頭之一。戰後的「雅爾塔協議」構成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國的政治勢力也已擴展到世界各地。

戰後,在意識形態上唯一能夠與美國抗衡的是蘇聯。美國對蘇聯實施了「冷戰」政策。為了遏制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政治力量,美國於1949年4月建立了以它為首的北約組織。90年代以後,東歐巨變,蘇聯解體,雅爾塔體制瓦解,美蘇關系緩和,冷戰基本結束。世界政治格局由兩極化演變為「一超多極化」,即美國仍作為世界超級政治大國位於各國之上,但其地位受到俄、中德、日等國的挑戰,不可能獨霸世界。1990年,布希總統首次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張。其含義是以西方大國為中心,爭取與俄羅斯與中國的合作,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以其盟國分擔責任的國際安全體系。由此可見,美國雖然已經到它不可能恢復世界霸主的地位,但仍想以自己的優勢來操縱和控制世界事物。

軍事擴張是美國對外擴張的第三個方面。美國大體上是通過三個渠道來實施其軍事擴張的:第一個渠道是通過在海外直接建立軍事基地或派遣駐軍;第二個渠道是通過由美國參加並領導的國際組織(如北約等)來實施影響;第三個渠道是通過軍事援助來擴大其軍事影響。

綜上所述,美國的經濟增長是與美國的對外經濟、政治和軍事擴張密不可分的。這三種擴張相互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又相互推動;成為美國經濟現代化過程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四、新經濟與政企關系

「新經濟」是90年代中期提出的對美國經濟在20世紀最後10年表現的一種新概念。美國新經濟的形成,既有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有主觀因素的推動。客觀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在90年代初進入一個新階段。

1998年美國在國際競爭力的八大要素中,有六項列世界第一位,總體競爭力水平已連續五年居全球第一。這是美國經濟全球化的最大的優勢。美國與全球經濟的關聯度是最高的。它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資本輸出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資本輸入國。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美國以信息業為主導的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從80年代開始,特別是90年代,美國以高科技為中心,掀起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形成了一大批高技術產業。同時,傳統工業也已被新的電子工業改造。使高科技產業代替了傳統的汽車、鋼鐵、建築等支柱產業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

政府和企業在美國新經濟中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美國新經濟形成的過程中,政企作用和政企關系也發生了 一些變化。

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政府的作用歸根結底表現在如何充分刺激和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美國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 政府對大公司和中小企業區別不同的情況實行不同的激勵機制。在壟斷產生以前,政府主要是不斷創造並完善企業自由競爭機制。當壟斷產生以後,政府則對他們加以控制,只允許它們獲得「合理的」利潤,限制它們牟取暴利。9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更加註意幫助廣大小企業向海外市場擴展,為它們提供更多的資金、保險、咨詢和法律等方面的服務。美國政府的這些政策,對小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政府雖然在支持小企業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經費支出,但由於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反過來又為政府創造出更多的稅收收益,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以上說明,美國政府通過直接或間接的干預作用,激勵企業的經營活動,使它們能夠發揮潛能,為繁榮經濟做貢獻。

與英國對中小企業有什麼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瀏覽:582
印度怎麼區分是否結婚 瀏覽:49
印尼酒店小費一般多少 瀏覽:207
伊朗哪個大學厲害 瀏覽:113
怎麼問候英國人早上好 瀏覽:162
伊朗怎麼付錢 瀏覽:983
印尼人是個什麼樣子的有視頻嗎 瀏覽:410
越南戰場老兵有什麼補助 瀏覽:907
英國哪裡的古堡比較多 瀏覽:869
義大利的狂野是怎麼樣的 瀏覽:430
印度國家海軍有多少艘航母 瀏覽:785
中國菜在外面哪個國家多 瀏覽:665
印尼烏木的價格多少錢一斤 瀏覽:389
中國對印度有什麼要求 瀏覽:234
四星是義大利什麼品牌 瀏覽:305
越南人在越南如何接種中國疫苗 瀏覽:529
越南老街買什麼省錢 瀏覽:476
去印尼打工需要帶什麼衣服 瀏覽:516
伊朗軍隊一個月多少工資 瀏覽:142
義大利怎麼稱呼阿姨 瀏覽:2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