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印度的佛像傳到中國後會發生這么大變化
我們曉得佛出現在世間,他的名號都不相同,但是也有同名同號的。諸位要曉得,諸佛菩薩沒有名號,佛的名號是因教化眾生而建立的。佛的名號是教學的目標,這個目標也因時因地而不相同。他是應機說法,而且無有定法可說,所以佛也就沒有一定的名號,不但沒有一定的名號,佛也沒有一定的相貌。
我們這個世間人常講「相隨心轉」,佛心清凈,他的相貌當然是世間最好、最圓滿的。佛的相貌最圓滿,一絲毫缺陷都沒有,但是為了教化眾生,就要隨類現身,示現的相就不是他本來那樣究竟圓滿。
佛示現的,像《普門品》裡面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就像《楞嚴經》所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菩薩在印度示現一定是印度人的相貌,在中國示現一定是中國人的相貌,我們見到之後,才有親切之感。
我們造的佛像,日本人的佛像一看就是日本人,藏人的佛像一看就是西藏人,泰國的佛像下巴尖尖的,一看就是泰國人。所以要知道,佛沒有一定的相,你喜歡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
名不是一定的,相也不是一定的,都是隨眾生心,確實做到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十大願王所說的,諸佛菩薩真的圓圓滿滿地做到了。
b. 什麼是古印度佛雕像特點
下面咱們就來區分區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印度佛像造型。
犍陀羅風格
一般認為,佛造像最開始出現於公元1世紀的犍(jiān)陀羅地區(南亞次大陸西北部)。
阿瑪拉瓦蒂風格佛像,圖自首都博物館編《古代印度瑰寶》
總之,古印度作為佛祖的老家,各種不同的佛造像風格最初在古印度產生,又傳播到世界各地,對各地的佛教藝術都產生了影響。多多了解其不同時期的佛像造型,對於了解中國的佛教雕刻造型特點,也是很有幫助的。
c. 查一下印度的佛像最高有多高
在緬甸蒙育瓦(monywa),靠近波黃桐山脈的地方,有兩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蒙育瓦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卧佛像,這尊佛像建於1991年,遊客可以從佛像的臀部穿過,接著從佛像頭部走到腳趾處,走廊中的9000幅畫像概述了佛主生平及其弟子的故事,卧佛總長95米。在卧佛後面還一尊世界上最高的立佛像,名為「laykyunsetkyar」,雖然一般認為高度在433英尺(約合132米),但實際高度為380英尺(約合116米)。為了使遊客們可以登上雕像的高處觀賞美景,在這座高達116米的佛像上面加開了許多觀察窗口。
d. 印度佛像
摘要 最早開始出現的是菩薩像,後來才出現佛像。佛陀被神化,明顯地發生在古代印度西北部,也就是現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地方,叫犍陀羅,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印度佛像的特點介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e. 印度有幾種佛像有幾種
勝義諦上說話應該是無窮盡的,也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沒有。在文化層面上說話,據《甘珠爾》上所畫應要多於756尊。
f. 印度婆羅門供奉佛像嗎
他們是不會供奉佛像的。婆羅門的宗教是婆羅門教,現在叫做印度教,它崇拜的是大梵天王,毗濕奴,濕婆,不會供奉佛像的 。
g. 印度佛像
印度古老佛像 亟待妥善保護
印度北部的「卡吉爾」地區有許多古老的石刻佛像。考古學家指出,如果人們再不採取措施進行保護,這些佛像有可能面臨粉碎和倒塌的危險。
這些佛像就修建在卡吉爾邊境幽靜的山上。雖然它們不如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有名,但是歷史學家認為它們幾乎是和巴米揚大佛在同一時期修造的。
在過去印巴局勢劍拔弩張的時期,這里雖然地處戰略制高點,但是由於佛像的位置隱秘,並沒有遭到嚴重的破壞,反而是惡劣的天氣和缺乏維護,使它們目前的狀況岌岌可危。有的佛像上已出現長長的裂紋,有的已是滿目瘡痍,還有的早已面目全非。
歷史學家指出,這些佛像見證了佛教在南亞次大陸的傳播,卻沒能受到足夠的重視和應有的保護,非常讓人心痛。為此,當地人開始呼籲人們承擔起保護佛像的使命。當地居民說:「 這些佛像是我們佛教歷史和文化遺產的標志。在我們佛家弟子眼中,它們是非常神聖的。我們有責任來保護這些歷史遺產。」「 我們要好好地守護這些佛像。毀壞它們就是對神靈的不敬。」
雖然一些佛像的周圍已經被人們圍起了圍欄、豎上了指示牌,但佛教人士仍對佛像的未來感到擔憂。他們擔心,這些佛像會成為宗教沖突的犧牲品。
目前,為了加大對佛像的保護力度,印度政府已經宣布將這一地區劃為文化遺址,並打算在這一地區發展旅遊業。相信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之下,這些佛像能得到妥善的保護。
h. 佛教產生於印度,但為什麼中國寺廟中供奉的佛像都不是印度人的相貌
雖然,佛教確實是產生於印度,但是對於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那就是西遊記中的西天取經,就是取得佛教。
其實不單單是佛教,其他的宗教也是如此,單單通過起始國家進行的發源地,其實是很少的,大多數都是在傳承過程中,根據自己國家相應的發展狀況來進行一定的調整,同時,每個國家的社會風俗和宗教信仰有很大關系的。佛教雖然產生於印度,但是流傳於中國,就有了中國自己的發展模式,那自然佛像也肯定就不是所謂的印度人,這都是由一定的發展規律決定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遵循最開始的模式。
i. 印度有哪些佛教聖地
去印度朝聖,佛陀聖跡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跡線路,是根據蟬友圈創始人衲木錯,在多年的佛教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辟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辟,對於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1、出 生——藍毗尼園: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
2、成 長——佛陀祖國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屍那羅森林南丹格爾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禪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嚮往的地方。
5、初轉*輪——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庄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標志)。
6、涅 槃——拘屍那羅。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庄嚴之涅槃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
8、祇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
9、西天靈山——靈鷲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鷲凈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葯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10、降凡處——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產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
11、神變處——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槃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詰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
13、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七葉窟,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之山洞。
七葉窟---第一次佛經結集處及阿難開悟處
15、雞足山——祖師迦葉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彌勒菩薩下生傳授佛陀衣缽。
16、恆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納西(6000多年歷史),觀賞世界最美麗的日出—恆河日出,迎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恆河沙(金剛沙),印度教沐浴與焰口聖地
17、世界八大奇跡之泰姬陵、紅城堡(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建築博物館。
泰姬陵及阿格拉紅城堡
18、印度首都德里,朝聖藏於印度國家博物館佛陀舍利。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與農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體驗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真實感受真正的印度。
蟬友圈每年9月到次年4月組織專業印度朝聖。